《江城悅讀會》|《記臘八粥》
2025-01-06 21:30:00來源: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編輯:李哲元責任編輯:
嗅書香,,品經(jīng)典
這里是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江城悅讀會》
今天是《江城悅讀會》第348期節(jié)目
(該音頻時長約5分鐘,,請君側(cè)耳聽)
各位晚上好!歡迎如約來到《江城悅讀會》,。明天就是臘八節(jié)了,,俗話說:“小寒到大寒,,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jié)一到,,離中國傳統(tǒng)的春節(jié)也就越來越近,,濃濃的年味在空氣里蔓延。臘八節(ji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周紹良的文章《記臘八粥》(節(jié)選)。
作者 | 周紹良
朗讀 | 程苑

在農(nóng)歷臘月里,,全國各地都有吃“臘八粥”這一習慣,,幾乎可以說是全民的風俗。到現(xiàn)在在北京,一逢進了農(nóng)歷臘月,,各糧食店就開始供應(yīng)各種豆米混合在一起的粥食,,稱為“粥米”。臘八粥的起源開始于佛教徒,,他們在臘月初八佛成道日這天,,寺廟里僧眾把齋糧煮成粥來供佛。齋糧是募化來的,,各方施舍包括各種米糧雜豆,,所以煮起來就混在一起,于是流傳到民間,,也效仿這個樣子,。
從歷史看,吃臘八粥這一習慣,,歷宋,、元、明,、清迄今而未變,,真可算是傳統(tǒng)習慣了。
我也吃過不少人家的臘八粥,,自己家里也煮臘八粥,,總不外用各種雜豆和大米、小米混起來煮之而已,。不過老太太總是考究一點,,算一算所用原料是不是已經(jīng)夠了八樣,這樣才夠標準,。
只有一次,,卻是一位朋友約我去他家吃臘八粥,他說只有他的做法,,才夠得上《東京夢華錄》上的“七寶五味粥”,,也才配稱“臘八粥”。后來吃了,,的確是花了一些功夫,,據(jù)說他煮這粥,就花了兩天時間,。他用了菱米,、栗子,、白果,、蓮子、杏仁、紅棗,、桂圓肉,,這是七寶;加上白豆,、綠豆,、赤豆、云豆,、扁豆這算五味,;更用江米、粳米,、小米,、薏仁米、高粱,、大麥仁,、芡實(雞頭米)以符臘“八”之意。有些不同火候的豆米,,都得分別下鍋,,最后總和而煮成一大鍋臘八粥,調(diào)以糖水而成,。這真是臘八粥中第一品了,。可是收集這些東西,,如果不是有心人,,隨時收集起來,臨時是怎么樣也找不齊的,。
當然,,民間一般吃臘八粥只是風俗習慣,誰還想它是來源于佛教,,有的地方,,只認為吃了臘八粥,也就是說春節(jié)將臨,,農(nóng)事已完,,帶有慶豐收的意思。江蘇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蓮子,、紅棗,、板栗諸般果實,和上姜桂調(diào)味品,摻在米中煮成,,謂其溫暖滋補,,可以祛寒。揚州地方,,在臘八這天,,除了燒煮甜臘八粥外,還有用青菜,、胡蘿卜,、豆腐、雪里蕻,、黃花,、木耳切絲炒熟,和于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謂之咸臘八粥,。
臘八粥只是一味食品,細究之,,它關(guān)系到宗教學,、民俗學、社會學等學科,,并不簡單,。孤立起來看,是沒有什么可談的,。
各種形式的臘八粥,,有興趣的自然都可以試著去品嘗一下。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粥,,過了這一天,,就要計劃著過年了。
嗅書香,,品經(jīng)典,。這里是《江城悅讀會》,感謝各位今夜的陪伴,。祝您晚安,,好夢。
周紹良(1917——2005),,著名紅學家,、敦煌學家、佛學家,、文史學家,、收藏家,、文物鑒定專家。原籍安徽建德(今東至),。其祖父是著名實業(yè)家周學熙,父親是著名佛學家周叔迦,。周紹良居士一生勤奮著學,,筆耕不輟,論著有《敦煌變文匯錄》《敦煌文學芻議》《敦煌寫本壇經(jīng)原本》《紹良叢稿》《紅樓夢研究論文集》《清代名墨叢談》《蓄墨小言》(上下冊)《清墨叢談》《百喻經(jīng)今譯》等,。
程苑,,《江城悅讀會》主播
主播語錄:在浮躁的生活中堅持閱讀,讓生活有溫度,,讓生命有深度,。
《我的世界下雪了》是遲子建創(chuàng)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5年5月,。 該書共58篇文章,,語言風格樸實溫厚,細膩而不華麗,,靈動而不做作,,展現(xiàn)了白山黑水北國風光的生動畫卷和作家細膩婉轉(zhuǎn)的內(nèi)心世界。
朗讀 程苑
編輯 李哲元
責編 楊青青
終審 向安勤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