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悅讀會》| 生命是一樹花開
2024-11-11 21:30:00來源: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編輯:徐婷婷責任編輯:
嗅書香,品經(jīng)典
這里是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江城悅讀會》
今天是《江城悅讀會》第339期節(jié)目
(該音頻時長約6分鐘,請君側耳聽)
嗅書香,品經(jīng)典,各位觀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收聽本期江城悅讀會,我是主播旭睿。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生命是一樹花開》,在文中共同領略生命之美。
作者 | 余秋雨
朗讀 | 張旭睿
紅塵路漫漫,能有幾回歡?
凝望歲月,剪一段記憶,與你共享生命的歡喜與溫暖。此生,有你足夠,時時刻刻一樹花開。我知道花開花謝本是自然規(guī)律,自然的起始都深含美麗的意義。
冬去春來,二月天里的春姑娘吹盡冬留下的小寒冷,綠意開始萌發(fā),一切生機盎然,充滿希望。
愛是最美好的人間四月天,生命便是愛。春風吹著一樹花開,生命就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
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
靜靜走過一段頹廢的歲月,感受著心靈的暖風。難能平靜的總是我的思緒,那留下的與離去的,究竟演繹了與懂得了什么樣的生命意義?
一樹花開總是美麗,人生的美麗包括起始也包括這之間的過程。能像一樹花兒絢麗綻放坦然離去,不管這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掙扎怎樣的抗爭,能懂得順應自然就是美麗。喜歡那種淡到極致的美,不急不躁不溫不火,款步有聲舒緩有序;一彎淺笑萬千深情,塵煙幾許淺思淡行。
于時光深處靜看花開花謝,雖歷盡滄桑,仍含笑一腔溫暖如初。一樹花開花謝的笑容飄蕩在心里面,給予的不僅僅是美麗。含笑的起始,含笑的過程,那才是它真的意義。
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吧,別讓自己的心承載太多的負重;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吧,以風的執(zhí)念求索,以蓮的姿態(tài)恬淡,盈一抹微笑,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景。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紅塵一笑,靜放那一處清淺的安然。時光,如白駒過隙,彈指過往,酸甜苦辣;蒼茫盡處,云卷云舒。
生命,是一樹花開,或熱烈或寂寞。生命中,總有一些令人唏噓的空白,有些人讓你牽掛,卻不能相守;有些東西讓你羨慕,卻不能擁有;有些錯過讓你留戀,卻終生遺憾。總想尋一處山林,安靜生活淺寫歲月;總想借一些日子,播種向日葵的溫暖,栽種陽光的花瓣。
春花秋月,夏螢冬雪,懷一心寧淡,安然度日。經(jīng)年流轉,透過指尖的溫度,期許歲月靜好,這一路走來,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于我們,溫暖,一直是一種牽引;于生活的海洋中踏浪,云帆盡頭,輕回眸,處處是別有洞天。
《生命是一樹花開》是一篇充滿哲理與詩意的散文佳作。余秋雨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將生命的真諦娓娓道來,讓讀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生命的美麗與厚重。這篇文章不僅是對生命的贊美與歌頌,更是對人性與生活的深刻洞察與理解。它讓我們在忙碌與喧囂中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與人生,從而更加珍惜每一個當下,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感謝各位收聽今天的江城悅讀會,祝您晚安,好夢。
余秋雨,浙江寧波慈溪人,國際著名文化史學者、文學家、散文家、作家、我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現(xiàn)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劇協(xié)副主席、青歌賽評委。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臺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響。海內(nèi)外讀者高度評價他集“深度研究、親歷考察、有效傳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為守護和解讀中華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貢獻。
張旭睿,《江城悅讀會》主播。
主播語錄:讀未見書,如見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文化苦旅》是作家余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全書憑借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值得細細品讀。
朗讀 張旭睿
編輯 徐婷婷
責編 楊青青
終審 郭金坤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