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悅讀會》|故鄉(xiāng)的元宵
2024-02-19 21:30:00來源: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編輯:李哲元責任編輯:
嗅書香,,品經(jīng)典
這里是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江城悅讀會》
今天是《江城悅讀會》第302期節(jié)目
(該音頻時長約9分鐘,,請君側耳聽)
嗅書香,品經(jīng)典,。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本期江城悅讀會,我是主播旭睿,。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又要到了,一想到元宵節(jié),,就好像火紅的舞龍舞獅都浮現(xiàn)在眼前,,嘴巴里似乎也有了湯圓的甜蜜滋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汪曾祺的文中,,一覽他故鄉(xiāng)的元宵之景,。
作者 | 汪曾祺
朗讀 | 張旭睿
故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是并不熱鬧的。沒有獅子,、龍燈,,沒有高蹺,沒有跑旱船,,沒有“大頭和尚戲柳翠”,,沒有花擔子、茶擔子,。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會”——賽城隍時才有,,元宵是沒有的。很多地方興“鬧元宵”,,我們那里的元宵卻是靜靜的,。
草巷口有個吹糖人的。孫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span>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漁翁。老漁翁的蓑衣是從藥店里買來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壇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響,天嗡子蠻牛似的叫,。
一天快過去了,。
不過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燈,,才算,。元宵元宵嘛。
我們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燈節(jié),。燈節(jié)要過幾天,十三上燈,,十七落燈?!罢兆印笔鞘?。
各屋里的燈都點起來了。大媽(大伯母)屋里是四盞玻璃方燈,。二媽屋里是畫了紅壽字的白明角琉璃燈,,還有一張珠子燈。我的繼母屋里點的是紅琉璃泡子,。一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span>
上街去看走馬燈。走馬燈不過是來回轉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幾圈,。后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點了蠟燭,看著里面的紙輪一樣轉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一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馬燈并不“走”,只是一個長方的紙箱子,,正面白紙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連著一根頭發(fā)絲,燭火烘熱了發(fā)絲,,小人的手腳會上下動,。它雖然不“走”,我們還是叫它走馬燈,。要不,,叫它什么燈呢?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整個畫面表現(xiàn)的是《西游記》唐僧取經(jīng),。
孩子有自己的燈,。兔子燈、繡球燈,、馬燈……兔子燈大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下面安四個轱轆,可以拉著走,。兔子燈其實不大像兔子,,臉是圓的,眼睛是彎彎的,,像人的眼睛,,還有兩道彎彎的眉毛。繡球燈,、馬燈都是買的,。繡球燈是一個多面的紙扎的球,有一個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兩個轱轆。手執(zhí)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滾動。馬燈是兩段,,一個馬頭,,一個馬屁股,用帶子系在身上。西瓜燈,、蝦蟆燈,、魚燈,這些手提的燈,,是小孩玩的,。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一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于燈節(jié)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后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huán)畫,??磭劣袃商帲惶幵跓掙栍^的偏殿,,一處在附設在城隍廟里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jié)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span>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幾支,起火升到天上,,嗤——滅了,。
天上有一盞紅燈籠,。竹篾為骨,,外糊紅紙,一個長方的筒,,里面點了蠟燭,,放到天上,燈籠是很好放的,連腦線都不用,,在一個角上系上線,,就能飛上去。
年過完了,,到了十六,,所有店鋪就“大開門”了。我們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鋪都不開門。初六打開兩扇排門,,賣一點市民必需的東西,,叫做“小開門”。十六把全部排門卸掉,,放一掛鞭,,幾個炮仗,叫做“大開門”,,開始正常營業(yè),。年,就這樣過去了,。
《故鄉(xiāng)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從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對鄉(xiāng)土文化的懷戀,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愛,??鞓返娜兆与m有,可總是很短暫的,,我們要享受那幸福時光,,但也要學會珍惜,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嗅書香,,品經(jīng)典,這里是涪陵融媒體中心《江城悅讀會》,,祝您晚安,,好夢。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散文,、戲劇方面也有建樹,。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江城悅讀會》主播:張旭睿
主播語錄:讀未見書,,如見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長安的荔枝》,,作者馬伯庸。千古艱難唯做事,,一事功成萬頭禿,。作品以小人物李善德歷盡千辛萬苦將嶺南荔枝運于長安的故事,揭示了職場生活之翻云覆雨,,亦昭示人們:心安最大,,余者廉價。
朗讀 張旭睿
編輯 李哲元
責編 方玉蓮
終審 郭金坤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