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悅讀會》 | 王亞平: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
2022-10-23 21:30:00來源:編輯:錢玥責任編輯:
嗅書香,、品經典
這里是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江城悅讀會》
今天是《江城悅讀會》236期節(jié)目
(音頻大約6分鐘,,請君側耳聽,。)
2021年10月16日,,中國人再征寰宇。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完成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整一個月后,,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他們此次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收官之戰(zhàn),,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挑戰(zhàn)也是巨大的,。面對挑戰(zhàn)長達6個月的太空之旅,,三名航天員告訴記者,“我們信心滿滿,!”王亞平因“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的身份被大眾熟知,,后又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再度問鼎蒼穹,她又多了很多“首個”標簽: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中國首次駐留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還是中國首個出艙的女航天員。那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王亞平,,聆聽她關于執(zhí)著和熱愛的故事,。
“男航天員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18年前,,一顆“飛天”的種子在女飛行員王亞平的心里種下了,。
那是2003年,楊利偉實現(xiàn)中國人千年飛天之夢,,世界矚目,、舉國同慶。當時只有23歲的王亞平,,同樣坐在電視機前關注這一歷史時刻,,她腦海里一個小火苗“騰”地著了:“中國現(xiàn)在有了第一個男航天員,,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如果可能,,我要做那個向太空挑戰(zhàn)的人,。”
加入航天員隊伍之后,,她才發(fā)現(xiàn)光鮮燦爛的時刻只是驚鴻一瞥,,在航天員的職業(yè)生涯中,只有準備飛行和飛行兩種狀態(tài),,更多的是面對數(shù)十年如一日枯燥艱苦的訓練和一次次嚴酷的挑選,。
雖說和男航天員相比,女航天員在體力方面難免有差距,,但王亞平知道,,太空環(huán)境不會因為女性到來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是女性就降低門檻,。
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面部扭曲變形,,時常感到呼吸困難,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救生訓練中,,不管在野獸出沒的叢林,還是風沙漫天的沙漠,,或是大浪滔天的海洋,,她都能從容面對;體能強化訓練中,,3000米考核,,她比滿分標準還提前了3分鐘。
在頗具挑戰(zhàn)性的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王亞平身著水下服,,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裝40千帕的壓力,,不斷調整身體姿態(tài),,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種動作,,持續(xù)水下工作五六個小時,,餓了只能忍著,,癢了痛了沒法撓,。男航天員在水下堅持多久,,王亞平同樣堅持多久。
“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蓖鮼喥秸f,。
在王亞平的人生字典里,沒有“放棄”兩個字,。
在太空中,,航天員要完成抽血項目。王亞平想都不敢想,,她最多只拿蘿卜練過手,。但乘組第一次進行抽血訓練時,她第一個站出來嘗試,,干脆利落,,動作標準。
“成為航天員后,,我做了很多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這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蓖鮼喥竭€學會了理發(fā)等生活技能,。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飛天前亮相的發(fā)型,都是她幫忙修剪的,。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04分,,在遠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中,,身著蔚藍色艙內工作服的王亞平,如美人魚般輕輕一躍,,向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為全國8萬余所中學的6000余萬名師生開展太空授課。
她和聶海勝,、張曉光三人配合,,在大約40分鐘內,先后順利展示了質量測量演示,、單擺運動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并通過天地連線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那堂太空授課在6000余萬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
與8年前執(zhí)行任務不同的是,,后面一次飛天任務,,她的內心有了一個最大的牽掛——5歲半的女兒。
女兒正是最依戀媽媽的年紀,,她們卻要分別半年,。王亞平時常想,半年后會是怎樣,,女兒跟她的關系會不會生疏,?
這兩年,王亞平被選為乘組備戰(zhàn)任務,,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中反復被隔離,,經常回不了家,。女兒想媽媽想得直哭,,也只能隔著柵欄遠遠地看一眼。
盡管如此,,小小的女兒對王亞平的職業(yè)還是引以為豪,。有一次,她從幼兒園回來,,對王亞平說:“媽媽,,你是一名航天員,但我知道你還是一名老師,,是太空老師,。”
女兒也對浩瀚太空非常著迷,,經常纏著媽媽講太空故事,。王亞平特意帶女兒看了部電影,名叫《比鄰星》,,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國外女航天員在飛行之前和女兒之間的故事,。電影是英文原版,女兒雖然聽不懂,,但看得非常認真,,王亞平全程給她講解。她想借此讓女兒慢慢接受即將與媽媽分別半年的事實,。
王亞平答應女兒要從太空“摘很多星星”回來,,送給她的同學們。在10月15日晚的出征儀式上,人群的歡呼聲中,,王亞平的女兒一直喊著“媽媽加油”,。
“我期待著再次飛上太空,享受那種失重的神奇和美妙感受,,期待在我們的中國空間站和大家一起迎新年,過不一樣的除夕,?!蓖鮼喥秸f。
1980年1月,,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由于身體素質極好,高三招飛時,,王亞平一路過關斬將考入了飛行學院,。在成為飛行員的學習之路上,一次次拉練,、游泳,、跳傘等特殊訓練還是讓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心有余悸。
成功返回地球后,,王亞平這樣回憶她的首次出艙之旅:“當推開‘宇宙之門’,、置身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穿越到了另一個時空,。宇宙之美無與倫比,,而我們居住的藍色星球懸居其間,平靜,、美麗而祥和,。看到這樣的景象,,(我)心中不自覺涌起一種深切的感動,。這是屬于我們神舟十三號乘組的高光時刻。我們身后,,是無數(shù)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中國航天人,(是他們)在托舉和支撐著我們實現(xiàn)夢想,?!?/span>
曾有很多人問王亞平,火箭發(fā)射的瞬間,,是否害怕和恐懼過,?王亞平回答:“在發(fā)射的那一刻,我的腦海里只有六個字:責任、使命,、圓夢,。”從當年義無反顧地參加航天員選拔,,到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身穿航天服準備為國出征太空……在這些人生的重要時刻,她心里充滿的都是對祖國的熱愛,、對航天事業(yè)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
三毛曾說:我唯一鍥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熱愛和執(zhí)著。在有限的時空里,,過無限廣大的日子,。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也祝愿您也有一份堅貞熱愛和情懷,,在粗糲的生命長河讓自己發(fā)出光。
感謝您聆聽今天的《江城悅讀會》,,下期節(jié)目我們再見,。祝您晚安,好夢,!
王亞平: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中共黨員,2013年6月執(zhí)行神舟十號任務,,歷時15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2022年4月,,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歷時183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員、我國第一個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首位兩次飛天的中國女航天員,、迄今為止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共進行了三次太空授課,。
楊青青:
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主持人,。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一部描寫鄂溫克人生存現(xiàn)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展示了弱小民族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和現(xiàn)代文明的擠壓下的頑強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風情,。本書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朗讀 楊青青
圖片 網絡
編輯 錢玥
責編 楊青青
終審 代川
網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