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悅讀會》| 下個路口見
2020-07-13 21:30:00來源:無限涪陵編輯:無限涪陵數(shù)據(jù)遷移責任編輯:
嗅書香,、品經(jīng)典,,這里是涪陵廣播電視臺《江城悅讀會》,每周一晚21:30分,,準時與您相約,!
今天是《江城悅讀會》第118期節(jié)目。
《送行》
七月,,是畢業(yè)季,,一個自帶離愁的季節(jié)。離開校園,,和同窗告別,,和曾經(jīng)的自己告別,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旅”。
人生就是一邊告別一邊成長的過程,。告別現(xiàn)在,,放眼未來,從此,,踏上一段新的旅途,。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是李叔同和許幻園之間悠長寂靜的告別;
“山盟雖在,,錦書難寄”,,這是陸游和唐婉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边@是楊絳先生超然地和這個世界告別。
人的一生,,需要跟很多人很多事告別,,和無憂無慮的童年告別,和同窗告別,,和故土告別,,和父母告別,和愛人告別,,告別無處不在,。如果真要告別,那就好好告別,。
今晚甜心想跟大家分享梁實秋老師《雅舍小品》里的一篇文章——《送行》,,一起來聽!
《送行》
朗讀| 甜心 作者|梁實秋 圖片|攝圖網(wǎng)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边b想古人送別,,也是一種雅人深致。古時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見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驪歌,,灞橋折條楊柳,,甚至在陽關(guān)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剛要啟碇,,汪倫老遠的在岸上踏歌而來,那幅情景真是歷歷如在眼前,。其妙處在于純樸真摯,,出之以瀟灑自然。平夙莫逆于心,,臨別難分難舍,。如果平常我看著你面目可憎,你覺著我語言無味,,一旦遠離,,那是最好不過,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將來又要碰頭,,何必送行!
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壽送殯等等一樣的成為應(yīng)酬的禮節(jié)之一?!熬局u尾巴”起個大早,,迷迷糊糊的趕到車站碼頭,擠在亂哄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對象,,扯幾句淡話,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鳥獸散,,吐一口輕松氣,撅著大嘴回家,。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覺得熱鬧,,人緣好,,沒白混,而且體面,,有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著旁邊的沒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種優(yōu)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擻,恨不得對每一個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謝,。死人出殯,都講究要有多少親友執(zhí)紼,,表示戀戀不舍,,何況活人!行色不可不壯。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別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揚威地與送行的話別,,那會增加旅途中的寂寞。這種情形,,中外皆然,。馬克斯·比爾博姆寫過一篇《談送行》,他說他在車站上見一位以演劇為業(yè)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話,,俄而淚濕雙頰,終乃汽笛一聲,,勉強抑止哽咽,,向女郎頻頻揮手,,目送良久而別。原來這位演員是在作戲,,他并不認識那位女郎,,他是屬于“送行會”的一個職員,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會”去雇人來送,。這位演員出身的人當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進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納費無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淺,。尤其是美國旅客,用金錢在國外可以購買一切,,如果“送行會”真的普遍設(shè)立起來,,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術(shù)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車站碼頭報到,握手而別,,那么問題就簡單,,但是我們中國的一切禮節(jié)都把“吃”列為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一個朋友遠別,,生怕他餓著走,餞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營養(yǎng)都一次囤積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這種經(jīng)驗,如有遠行而消息外露(多半還是自己宣揚),,他有理由期望著餞行的帖子紛至沓來,,短期間家里可以不必開伙。還有些思慮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攜在手上,,親自送到車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會挨餓的樣子,。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yīng)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蔽易钯p識那種心情,。
自古多情傷離別,離別,、送行真不是件愉快的事兒,,它代表著離散、分別,、難相見,。著名作家王蒙說告別有兩種,一種是時間上的告別,,一種是空間上的告別,。路遙在他的小說《人生》扉頁上寫到:“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span>不管是哪一種告別,我們要相信,,今天的送行是為了明天更好的遇見,。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span>
我是甜心,,我在美麗的江城涪陵跟你說一聲晚安,好夢,。
主播簡介
甜心,,無限涪陵主播。
主播語錄
《江城悅讀會》好書推薦
《床前明月光》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懷念媽媽的隨筆集,。書中細膩,、深情地描述了作為女兒的敬一丹,,在媽媽的病床邊,對于生命,、親情的思索,。天漸黑,人,,回歸床前,。床前月光下,對于如何看待生死的問題,,作者有了更深刻的領(lǐng)悟,。本書能夠給讀者帶來多層面的啟示與思考。
本期文章作者: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現(xiàn)當代散文家、學(xué)者,、文學(xué)批評家,、翻譯家,國內(nèi)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quán)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zhàn)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學(xué),取得哈佛大學(xué)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1926年回國后,先后任教于國立東南大學(xué)(東南大學(xué)前身),、國立青島大學(xué)(今中國海洋大學(xué) ,、山東大學(xué)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范學(xué)院英語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享年84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音頻制作/田蓉
編輯/田蓉
責編/張韻晨
監(jiān)制/杜焱彥
總監(jiān)制/涂猛進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