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悅讀會》 | 還記得你的十八歲嗎?
2020-04-20 21:30:00來源:無限涪陵編輯:無限涪陵數(shù)據(jù)遷移責任編輯:
嗅書香、品經(jīng)典,,這里是涪陵區(qū)廣播電視臺《江城悅讀會》,,每周一晚21:30分準時與你相約。
今天是《江城悅讀會》第105期節(jié)目,。
聽眾朋友,,晚上好,歡迎收聽江城悅讀會,,我是漢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著名播音員主持人康輝的作品《平均分》,也是本期推薦的一本書,央視主播康輝的憶舊隨筆集《平均分》,,這是康輝寫的第一本書,,是他前半生經(jīng)歷的回顧,也講述了如何完成從“不適合”到“國臉”的逆襲,。書中,,康輝不僅記錄自己高考的波折、央視工作的愛與痛,,還有貓奴心得等等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他剛剛步入大學時的回憶。青澀的康輝,,青春的十八歲,。
還記得你的十八歲嗎
2019年是我的母校——中國傳媒大學65周年校慶,,我應邀回校拍攝新版校歌的MV,,距上一次拍攝校歌MV,又已經(jīng)過去15年,。我在上一版校歌的MV中講過:“從來沒有想過要以說話為職業(yè),,是廣院改變了我的人生?!?br>
我還是習慣稱呼我的大學為“廣院”,,廣院與“中傳”雖然是同一所學校,但顯然又有著代際的區(qū)別,,以至于所有的2004年入校的人(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中國傳媒大學),,恐怕都跟我有著同樣的頑固。
廣院于我
不過坦白講,,我對廣院的感情遠不及很多同學深刻,,他們時常近乎依戀般地回憶起廣院,用情之深每每令我汗顏,。我努力的回想著四年的校園生活,,試圖給自己理出一條完整的大學軌跡,但到底力有不逮,,只余一些斷章存于記憶中,,但也正是這些斷章,讓我越發(fā)清晰的確認,,廣院于我,,縱非刻骨銘心,終有血肉關聯(lián),。
盡管入學經(jīng)歷了我從未想象過的波折,,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仍然令我興奮與期待,。可踏進廣院,,第一感覺卻是大失所望,。我雖從未奢盼廣院的校園能如清華園、未名湖,、珞珈山一般疏朗闊大,,但也絕沒想到竟是如此彈丸之地,穿過主樓,,向前不超過幾百米就是圍墻,,這分明是個擴大版的中學嘛。
入學后緊接著是軍訓,,在北京郊區(qū)懷柔大山里北京衛(wèi)戍區(qū)51117部隊一個月的軍營生活,,填滿了我對大學最初的記憶,校園的日子,,仿佛還那么遙遠,。
我天生慢熱
回到學校,第一學期是沒有專業(yè)課的,,每天排得滿滿的必修課,,似乎也和高中時差不多,新鮮感被迅速磨蝕,。有所變化的只是日常生活的一切都要自己安排了,。
甫進廣院,我就得了個外號,?!芭f社會”,起外號的是班里的女同學,,因為他們看到的我永遠是一張嚴肅的臉,,仿佛苦大仇深。比如,,被老師指定做班長的我去女生宿舍通知事情,,站在門口面無表情把事兒說完,扭頭就走,,這在其他男生看來等于白白喪失了在女生宿舍盤桓的機會,,簡直是不省人事!再比如,周末進城,,公共汽車上幾個女同學聊得眉飛色舞,,與她們直線距離不到一米的我將頭扭向窗外,眼睛不知望向何處,,就是不會和她們搭訕,。于是,女生們認定我就是這么一副拒人干里之外的裝酷架勢,。天曉得,,我其實只是天生慢熱,完全沒有自來熟的能力,,每到這樣的時候都緊張得不得了,,所謂的裝酷,純屬是面對女孩子而不知所措的社交恐懼,,尤其是面對播音系這些口齒伶俐的女生,,與其面紅耳赤地搭訕,不如干脆假裝冷漠,。就這么撐了幾個月,,直到大家慢慢都熟悉起來,我才卸下了那副自己也討厭的面具,,可這個外號一時半會兒是丟不掉啦,。
我的十八歲
據(jù)說,人老了的標志之一就是喜歡回憶,,而且以前的事情比眼前的事情記得更清楚,。照這個標準,我慶幸還不算老,,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以前的記憶,,很多都是模糊的,現(xiàn)在如果讓我回憶十八歲那一天,,我是怎么過的?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我真的想不起來,,回憶于我,實在是一件頭痛的事情,。唯一明確的是,,十八歲,是在廣院的校園里度過的,。
十八歲以前,,我對十八歲有著某種特別的憧憬,因為歌里總唱"十八歲的哥哥坐在小河邊······十八歲,,似乎可以擁有一切,,包括某種特殊的權利,十八歲,,呼吸的似乎都是更加自由的空氣,,還有什么能比這更令人興奮呢?不過,當十八歲到來的時候,,我興奮了嗎?我感受到無比的自由了嗎?或許有過,,但我真的忘記了,。
記憶中,十八歲,,那曾經(jīng)被認為會是人生重要節(jié)點的日子,,其實就那樣平平淡淡地過去了,沒有驚天動地,,也沒有刻骨銘心,。
十八歲,那是北京漫天黃沙的春日,,那是校園里到處飄著姜育恒《驛動的心》的日子,,那是日記中常常無端地冒出一絲感傷的日子,當然,,那也是永遠覺得明天的太陽會更明亮的日子,。
十八歲,開始知道人生充滿選擇,,開始學習如何選擇,。
十八歲到底還是給我的人生留下了一點與廣院有關的重要印記。大一終于開始了專業(yè)課,,第一課就是學習漢語普通話的標準語音,。那是一種無法想象的枯燥、機械,、折磨人的訓練!每天,,對著解剖圖一般的“舌位圖”,擺弄著自己的舌頭在口腔里的位置,,念著:“a o e i ü.....”放假回家,,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臉崇拜地問我:大學里都學什么?知道答案后,一臉鄙夷地給了我一句:“我們幼兒園里都學過了”,。
更痛苦的還在于,,努力沒有成果,我的語音總是不過關,,每堂小課(專業(yè)課的一種形式,,一位老師帶幾個學生,逐個輔導),,我都是最后被老師留堂的那一個,,a,不對! o,,不對! e不對!每堂課的最終,,我都近乎崩潰(也許老師同樣崩潰)久而久之,我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我開始想是否該放棄,。
很多次,,熄燈后,在黑暗中,,我都練習著轉天去向系里提出轉系申請時的措辭,。很多次,起床后,,覺得昨晚想好的話漏洞百出,今天還要硬著頭皮去接受又一次崩潰,。
再堅持一下
但奇怪的是,,就在這一次次的反復中,我已不記得是哪一天,,或者只是有那么一個時刻,,我忽然通曉了一切,過去每堂課的煎熬忽然都變成了享受,,甚至在第一次全班的語音測試中,,我拿到了唯一的滿分。
我開始可以相信自己,,我做得到,。我問過自己,這是為什么?也許因為,,在那一次次的煎熬和崩潰中,,我至少還在努力,至少沒有真的放棄,。
于是,,每當想放棄的時候,我"十八歲時的廣院"會告訴我:“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當然,如果十八歲,,我放棄了最初的選擇,,也許今天會另有一番天地。誰知道呢?人生本來不就該充滿各種可能嗎?
聽眾朋友,,還記得自己十八歲的模樣嗎,?是否也曾準備放棄,是否也曾拼搏努力,,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追憶那段美好的回憶,!
感謝收聽今天的節(jié)目,再次向大家推薦這本內容樸實真摯的書《平均分》,,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會,。
馬漢偉,,
涪陵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
重慶市十佳播音員主持人
重慶市播音主持協(xié)會會員
主播語錄:
讀書,,可怡情,、傅彩、長才,,多多益善,。
《江城悅讀會》好書推薦
今天,我們再讀《平均分》,。
說到書名“平均分”的含義,,康輝解釋道:“論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個,。在人生,、職業(yè)的賽場上,想不甘人后,,只有努力地去試每一個選項,,在每一個選項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許就能再站上一級臺階,。一項一項,才能給自己拿到一個高一點的平均分,?!?/span>
《廣苑斷章》作者:康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lián)播》主播,,中共十九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四屆全國德藝雙馨中青年文藝工作者、中國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全國最美志愿者”獲得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田蓉
責編/張韻晨
監(jiān)制/杜焱彥
總監(jiān)制/涂猛進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