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重慶家庭這種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包請備一個
2021-12-14 11:15:11來源:重慶晨報編輯:唐霞責任編輯:{editor}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梓涵)近日,重慶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發(fā)布關于征求《重慶市應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建設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各區(qū)縣減災委員會等部門征求意見建議。其中,重慶版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包首次亮相,市民可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相關物資儲備。
根據(jù)征求意見稿,每個家庭根據(jù)房屋類型、居住環(huán)境、地域特點、家庭成員構成,以及自身的經(jīng)濟狀況、生活習慣和實際需要,集中儲備一些必要的應急物資,在應對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自然災害時,家庭成員能及時、有效的自救互救。
根據(jù)征求意見稿,重慶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中央儲備為依托、市級儲備為核心、區(qū)縣儲備為主體、鄉(xiāng)鎮(zhèn)(街道)儲備為基礎、村(居委)儲備為支撐、家庭應急儲備為倡導、社會力量儲備為補充的七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意見征求結束后,將根據(jù)相關單位提出的意見建議對文件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并正式發(fā)布。
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包清單
一、自救逃生工具
1.氣溶膠滅火器:可撲救電線、電器、油鍋著火。
2.滅火毯:隔離熱源及火焰或披覆身上逃生。
3.呼吸面罩:消防過濾式自救呼吸器,用于火災逃生使用。
4.逃生緩降器:較高樓層逃生。
5.多功能組合鉗:有剪刀、刀鋸、螺絲刀、鋼鉗等組合功能。
6.破窗器:用于室內(nèi)和車內(nèi),破碎玻璃窗。
7.救生衣:用于水上救援。
8.雨衣:用于防風防雨。
二、預警求救工具
9.煙霧報警器:遇到濃煙可以發(fā)出火災警報聲音。
10.收音機:可接收廣播,了解最新災情。
11.多功能強光應急手電筒:具有強光、爆閃、語音報警、防水功能。
12.救生哨:可吹出高頻求救信號(建議選擇無核設計)。
三、水和食品
13.礦泉水:基本生活保障。
14.方便食品:基本生活保障。
四、生活用品
15.防風防水火柴、長明蠟燭:用于生火、照明。
16.充電寶:用于手機、電筒等充電。
17.干濕紙巾:個人衛(wèi)生。
18.毛毯/睡袋:用于休息、保暖。
19.驅蚊劑、消毒液:用于驅蚊、消毒。
五、應急藥具
20.常用藥品:根據(jù)家庭成員實際情況儲備其他藥品。
21.口罩:用于個人健康防護。
22.碘伏、酒精、棉簽:創(chuàng)口消毒。
23.醫(yī)用紗布、繃帶、創(chuàng)口貼、止血帶、壓脈帶等:外傷包扎、止血。
24.體溫計、剪刀、鑷子、醫(yī)用橡膠手套等:醫(yī)療救護輔助工具。
六、重要物品
25.收納箱:用于財產(chǎn)保護,集中收納,防水防腐防火保存。
氣溶膠滅火器、逃生緩降器、強光電筒、救生哨……
山城特色: 這些物資需要儲備
重慶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包有哪些亮點?昨天,重慶市應急管理局救災和物資保障處應急指揮專員張斌接受了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專訪,解讀“山城特色”儲備包。
可根據(jù)生活環(huán)境配備
“我們參照國家及其他省市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結合重慶實際,在征求了多方建議后,制訂了這份清單。”張斌介紹,根據(jù)“大城市、大農(nóng)村、大山區(qū)、大庫區(qū)”的基本市情,重慶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包在物品的選擇上,注重地域特點。
在中心城區(qū),住宅小區(qū)偶有火災發(fā)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還要提前配備幾種自救逃生工具。
“比如氣溶膠滅火器。”張斌說,家庭火災多以電線、電器、油鍋起火為主,采用氣溶膠滅火器撲救,能有效應對這類火災。
如果火災難以控制,及時逃生尤為重要。除了滅火毯、呼吸面罩,針對重慶高樓眾多的情況,儲備包當中的“逃生緩降器”獨具“山城特色”。在迫不得已時,對較高樓層居住的市民,就可通過逃生緩降器從窗口逃生。
這些物品建議常備
“預防火災發(fā)生,煙霧報警器十分重要。”張斌介紹,現(xiàn)在不少居民小區(qū)的樓道中配有煙霧報警器,其實在自家的廚房里也可安裝一個。“有時關著廚房門煮東西,搞忘了導致鍋煮糊了,煙霧報警器就能及時報警。”
“多功能強光應急手電筒、防風防水火柴、長明蠟燭、救生哨,也可常備。”如果遇到地震、垮塌等災害,強光電筒能在深夜為救援人員提供信號標識,吹響救生哨則可以讓救援人員及時確認被困者方位,為救援爭取更多時間。
應急藥具同樣必不可少。紗布、創(chuàng)可貼、止血帶等,能讓家人在受傷時第一時間得到初步救治。對于家中患有基礎病的成員,要配備相關藥品。
針對儲備包當中的其他物品,張斌建議市民可根據(jù)需求及條件選擇性購置,比如雨衣、多功能組合鉗、充電寶等。
重慶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包的六大類25種物品中,絕大多數(shù)為日常用品,可自行購買。而且市民在配備儲備包的過程中,可學習相關應急救援的知識和技能,以此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梓涵
(免責聲明: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涪陵網(wǎng)聯(lián)系刪除。)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