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計劃”12年,,這里的交警大隊有了35個“孩子”
2021-11-18 09:48:48來源:新華每日電訊編輯:唐霞責任編輯:{editor}
近日,貴州遵義遭遇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遵義醫(yī)科大學實行封校管理,,該校大一新生杜海英時常叮囑“姨媽”董君和四位“爸爸”,,外出執(zhí)勤時要注意防護,小心感冒,。她同時也告訴董君,,學校組織高年級學生支援抗疫一線,她未能如愿成為一名抗疫志愿者,,覺得有些遺憾,。
杜海英家住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擺塘鄉(xiāng)雷壩村,她從小失去父母,,和爺爺,、哥哥相依為命。但幸運的是,,6歲那年,,她擁有了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四位“爸爸”和一位“姨媽”的關愛。
杜海英的四位“爸爸”分別是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田維春,、原大隊長崔建勇,、長順縣公安局長寨派出所所長簡星和黔南州惠水縣交警大隊大隊長陳勛。陳勛曾在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工作多年,,調到惠水縣工作后,,他依然通過各種方式關心“女兒”杜海英。
2009年春,,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啟動“寶貝計劃”,,以留守兒童、孤兒和事故致貧家庭孩子為幫扶對象,。12年來,,包括杜海英在內(nèi),這項計劃共幫扶了35名孩子,。
“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
2009年春,地處麻山腹地的長順縣久旱不雨,。當年3月,,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到雷壩村給學校和村民送生活用水。在雷壩小學,,一位老師告訴田維春和董君,,該校一年級有個小女孩特別可憐,,希望他們可以提供些幫助。
這個小女孩就是杜海英,。隨后,,田維春和董君來到了杜海英家?!皠傔M門,,眼淚就出來了?!倍貞浾f,,杜海英那時和爺爺、哥哥住在一間小屋,,隔壁就是牛圈,,臭味撲鼻、蒼蠅亂飛,。
目光呆滯,,穿著不合身的臟衣服,是杜海英給田維春的第一印象,。
在田維春的記憶中,,杜海英的爺爺話不多。斷斷續(xù)續(xù)交流了一個多小時,,他和董君才了解到,,杜海英4個月時,母親不幸去世,。4歲那年,,父親也去世了。
此后,,杜海英便和當時已70多歲高齡的爺爺,,以及同樣年幼的哥哥相依為命,姐姐則跟叔叔一家生活,。
杜海英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在幾畝地里種點瓜果蔬菜拿出去賣。此外,,年幼的杜海英還會和其他村民一起上山采藥賣了換錢,,“有空就跟他們?nèi)ィ靹偯擅闪辆统霭l(fā),,村子周邊的山我都去過”,。杜海英回憶。
回到單位后,時任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的田維春久久無法平靜,,他和大隊長陳勛,、教導員崔建勇、副大隊長簡星等人商量后,,決定對杜海英進行幫扶,。四位“爸爸”自掏腰包湊了1萬多元,購買了鋼筋,、水泥和磚材,,修繕杜家老屋,并拜托當?shù)匾晃秽l(xiāng)干部幫忙盯著,,把控質量。
很多參與幫扶的民警說,,他們最初只是想關心下杜海英,,送點吃的、給點錢,。但慢慢地,,他們越來越放不下杜海英以及與她情況類似的孩子。
“怎么形容呢,?就是心里面有一關過不去了,。”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指導員劉全說,,“我們總覺得還要做些什么,,而不是表示一下愛心就完了,要讓他們有一天能夠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為此,,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請雷壩小學幫忙,,確定了結對幫扶的13名孩子。
“小海英是我們的第一個幫扶對象,,這個計劃也可以說是因她而起,。”董君告訴記者,,計劃取名“寶貝計劃”,,靈感來源于崔建勇說過的一句話:“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
“你永遠的家人”
計劃有了,,但具體該如何幫扶,?心思細膩的崔建勇說,“寶貝計劃”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幫扶對象感受到溫暖,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為此,,工作之余,民警們會把孩子們帶到交警大隊,,陪他們在食堂吃飯,。此外,還會不定期舉辦交流會,,讓他們和民警的孩子一起玩,。部分民警還會把幫扶對象帶到自己家中。
“小海英以前話不多,,一說話就哭,,我們很擔心她?!碧锞S春回憶說,,交警大隊開展活動時,杜海英獨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把玩牛仔褲上的塑料珠,。直到三年級,杜海英才逐漸變得開朗,。
小學畢業(yè)后,,杜海英到長順縣城讀初中,離“爸爸”們更近了,。每逢周末或節(jié)假日,,董君和四位“爸爸”會不時把她接出學校,帶她逛逛街,,吃點好吃的,,聊聊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
今年6月8日,,杜海英順利結束高考。董君,、田維春,、崔建勇和簡星早早地等候在長順縣民族中學校門口,董君還特意買了一束花,。
記者在董君提供的照片中看見,,這束花中還夾著一張賀卡,上面寫著:“海英寶貝兒,,祝高考圓夢,,從此揚帆起航、一路繁花似錦,你永遠都是我們心里最棒的小孩兒,!”賀卡的落款是:“你永遠的家人,。”
6月24日是貴州省高考成績公布的日子,,當天凌晨,,田維春一直睡不著,焦急地等待著杜海英的消息,,“心跳得突突的”,。凌晨1時40分左右,他收到了杜海英發(fā)來的短信:502分,!
杜海英的成績高出貴州理科一本線46分,,這讓田維春喜出望外。此后數(shù)天,,他逢人便“炫耀”:“我家小海英考了502分,!”
填志愿時,杜海英決定學醫(yī),,田維春、簡星,、崔建勇和董君幾人聚在一起,,幫她選擇具體填報哪所院校,還打了電話求助杜海英的高中班主任,。最終,,杜海英填報了遵義醫(yī)科大學,并順利被錄取,。
金秋9月,,18歲的杜海英在田維春、簡星和董君的陪同下,,乘車前往學校,。為慶祝杜海英如愿考上遵義醫(yī)科大學,四位“爸爸”偷偷湊了5000多塊錢,,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作為“驚喜”送給她?!耙虌尅眲t早早為她購置了新衣服,、毛毯和洗浴用品等。
杜海英說,,能夠遇見“姨媽”和四位“爸爸”,,她很幸運,“我已經(jīng)把他們當成家人了?!?
“我是她‘爸爸’”
交警“爸爸”和他們的“寶貝”間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
一場交通事故,,讓梁小麗走進了長順交警的視線,。2013年7月,小麗奶奶在路邊等她回家時,,被一輛收廢品的無牌三輪車撞倒,,導致顱骨、胸骨多處骨折,,顱內(nèi)出血嚴重,。因肇事者家中貧困,無力支付巨額醫(yī)療費用,,老人的親屬決定放棄治療,。
劉全是那場事故的處警交警,當他處理完現(xiàn)場趕到醫(yī)院時,,小麗的奶奶已被親屬接回家中,。他們隨即來到小麗家,在一個角落找到了正在哭泣的小麗,。劉全清晰地記得,,當時小麗的眼神里滿是驚恐和無助。
這是一個可憐的孩子:2003年2月,,襁褓之中的小麗被丟棄在荒山野嶺,。幸運的是,長順縣擺所鎮(zhèn)五星村梁姓夫婦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被凍得臉色發(fā)青的小麗,,并將她帶回家中,。
梁姓夫婦那時已經(jīng)有了一對兒女,但仍決定收養(yǎng)這名棄嬰,,并給她取名小麗,。在一家人的呵護下,小麗逐漸長大,。
然而,,從2009年起,厄運接二連三地降臨在這個普通的家庭:那年春節(jié),,小麗的養(yǎng)父突發(fā)疾病去世,。沒過多久,養(yǎng)母也因病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慘痛經(jīng)歷擊垮了小麗的爺爺,,不久后,,他也在睡夢中悄然離世。
兩年內(nèi),,小麗失去了三位至親,。為了養(yǎng)家,她的哥哥和姐姐早早離開校園,,外出務工,,留下小麗和奶奶在老家相依為命。
了解到小麗的悲慘身世后,,經(jīng)過劉全和同事多方努力,,小麗的奶奶被送回醫(yī)院,并得到有效治療,,傷情逐漸好轉,。
此后,小麗成為“寶貝計劃”的幫扶對象,,祖孫倆從此多了一群“穿警服的親戚”,。出警或執(zhí)勤途中路過,到小麗家坐坐,,送去各種生活,、學習物資,成了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們的慣例,。
那時,,小麗和奶奶居住的木結構房屋搖搖欲墜,已是危房,。劉全和同事一起,湊了2萬多元,,給她們修了一處有5個房間的平房,。劉全還在一家工廠為小麗的哥哥找到一份工作。
上初中后,,小麗在校住讀時發(fā)生的一件事,,劉全至今記憶猶新。
有一天,,小麗在電話里哭著告訴劉全,,她被同學打了。掛掉電話,,劉全急忙趕到學校,。
“了解清楚情況后,學校召集老師,、教導主任和相關學生家長開會,。自我介紹時,,我說自己是小麗的‘爸爸’?!眲⑷f:“我想讓老師和其他學生知道,,小麗有親人?!?
自那之后,,小麗再也沒被人欺負過。
高中畢業(yè)后,,小麗去其他城市打工,。逢年過節(jié),她都會主動給劉全發(fā)短信送去祝福,。
“孩子們也給了我們很多”
初次遇見海英時的牛棚,、孩子臟兮兮的小臉、新居里四個交警“爸爸”與海英幸福的笑容,、寶貝們第一次穿上新衣時歡喜的笑臉,、第一次為叔叔們系上紅領巾時羞澀的神情、第一次進城和叔叔們過節(jié)時的歡笑……明亮的教室里,,白墻上的投影讓孩子們目不轉睛,。
2014年,“寶貝計劃”5周年時,,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的民警們帶著新買的衣服和書包,,來到擺塘鄉(xiāng)雷壩小學看望結對幫扶的孩子們,并為他們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寶貝計劃”五周年紀念電子相冊,。
往事歷歷在目,,許多孩子哭了,在場的交警和老師們也忍不住流下眼淚,。
隨著“寶貝計劃”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不少社會愛心人士聯(lián)系長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希望能幫助這些孩子,。在雷壩小學,,愛心人士援建了多媒體視頻教室“彩虹教室”,方便留守兒童與在外務工的父母聯(lián)系,。
田維春說,,近年來,農(nóng)村貧困兒童受到極大關注,,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寶貝計劃”沒有再納入新成員。但已經(jīng)結對的孩子,,他和同事將繼續(xù)幫扶,,直至他們步入社會,。
“在別人眼里,我們給了孩子們很多,。但事實上,,這些年,孩子們也給了我們很多,?!倍f。
田維春說,,今后如果發(fā)現(xiàn)需要幫助的學生和弱勢群體,,他們還會把“寶貝計劃”延續(xù)下去,因為“這是人民警察應該做的”,。(鄭明鴻,、李驚亞)(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免責聲明: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涪陵網(wǎng)聯(lián)系刪除,。)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