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網上消費如何避坑這份提示請收好
2021-11-10 09:28:55來源:涪陵區(qū)融媒體中心編輯:雷舸責任編輯:{editor}
涪陵網訊 (記者 譚艷華)“雙十一”期間,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直播帶貨令許多消費者眼花繚亂、躍躍欲試,同時各類消費陷阱也層出不窮,消費者應如何避開這些“大坑”,守護好自己的錢包?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涪陵區(qū)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這份“避坑寶典”請你收好!
直播購物要理性
無論是傳統(tǒng)電商平臺還是抖音等新興視頻平臺,直播帶貨已然成了當下最流行的銷售方式。
在直播帶貨模式下,“庫存不多、不買就虧”的饑餓營銷更容易讓消費者沖動下單。建議消費者不要只聽信主播的口頭介紹,或因價格優(yōu)惠就直接下單,購買前應仔細了解產品的成分、功效、適用人群等相關信息,多渠道查看商品評價,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商品。
活動規(guī)則要看清
針對“雙十一”各種促銷活動,建議消費者仔細閱讀促銷規(guī)則,通過多平臺、多渠道對比價格,注意區(qū)分到手價、尾款價、預售價等計價方式,明確紅包、優(yōu)惠券的使用范圍和期限,不要被商家標注的所謂的原價格和打折價格迷惑而購買商品。
付款方式要注意
在付款時,消費者要注意通過正規(guī)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對通過朋友圈、微博、直播等開展的商品銷售活動,不要私加微信線下交易,不接收和打開陌生人通過聊天工具等發(fā)送的不明鏈接,保護好自己的銀行賬號信息,防止財產損失和個人信息泄露。
購物憑證要保留
購物完成后,消費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購物證據,如聊天記錄、購物頁面截圖、促銷活動宣傳頁面截圖等,妥善保管訂貨單、發(fā)貨憑證、發(fā)票等購物憑證,為后期維權提供保障。
同時,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如遇到消費糾紛,可以向平臺或商家所在地相關部門、消委會投訴,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版權作品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摘編)
網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