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重慶兩名“95后”為白血病患者捐獻“生命種子”
2021-09-01 10:04:36來源: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編輯:彭凱責任編輯:{editor}
丁玲正在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新橋醫(yī)院供圖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發(fā)??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8月31日18時30分訊(首席記者 周盈通訊員 曾理)又到一年開學季,就在各地學校陸續(xù)開學之際,來自重慶某高校大四女生丁玲(化名)和大學畢業(yè)回到重慶工作的黃柏(化名)不約而同在陸軍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完成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捐獻,他們獻出的這兩份“生命種子”將為兩位白血病患者點燃生命新希望。據(jù)悉,這也是重慶骨髓庫今年捐獻出的第38和39例“生命種子”。
22歲丁玲兩年前在中華骨髓庫重慶分庫組織的一次造血干細胞捐獻活動中,捐獻了8毫升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一名志愿者。今年上半年,正在準備大三期末考試的她接到骨髓庫工作人員電話,告訴了她與外地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喜訊。
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送上鮮花和證書。新橋醫(yī)院供圖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發(fā)??
體檢結(jié)果達標后,患者便開啟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的準備,丁玲也利用暑假時間專門回到老家調(diào)理了兩個月。
原定于9月3日開學的丁玲,還在高中同學陪同下專門提前10天回到了學校,做好了相關準備后前往定點醫(yī)院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動員和采集。
同時在進行“生命種子”捐獻的黃柏則說到:“我是三年前在桂林讀大二時捐獻的造血干細胞血樣,去年剛畢業(yè)回到重慶工作。今年5月份接到了骨髓庫工作人員電話,體檢通過了之后也準備了好幾個月。”
兩份造血干細胞同步進行。新橋醫(yī)院供圖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發(fā)??
在一旁照顧他的媽媽說到:“為了能捐造血干細胞,最近半個月他都在努力減肥,每天晚上都要堅持跑步鍛煉,希望通過這次有意義的事情,也能幫助他減肥成功。”
中華骨髓庫重慶分庫主任周學躍介紹,經(jīng)過近幾年加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目前重慶分庫造血干細胞血樣已經(jīng)超過7萬人份,自2003年來已完成了141例無關供者造血干細胞捐獻,今年截至目前就已完成39例,為歷年最多。
此外,他們還在重慶市血液中心、觀音橋、大坪、南坪和大學城五個獻血點設置了骨髓庫血樣采集點,方便市民在獻血的同時采集8毫升造血干細胞血樣,成為中華骨髓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周主任也號召能有更多人參加到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的愛心隊伍中來,為白血病患者點燃一份生命的希望。
黃柏正在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新橋醫(yī)院供圖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發(fā)??
新橋醫(yī)院全軍血液中心主任張曦教授介紹,通常說的骨髓移植實際上就是造血干細胞移植。現(xiàn)在,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通過打動員劑可促使骨髓中的干細胞釋放到外周血液中來,從而從外周血中進行采集即可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造血干細胞,為移植治療提供足夠的“生命種子”,所以又稱為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
張曦教授介紹,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它的廣泛應用還為患有再生障礙貧血、地中海貧血、急性放射病、重癥免疫缺陷和某些惡性實體瘤等70多種被視為不治之癥的患者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該技術(shù)在國內(nèi)造血干細胞移植已在臨床得到了成熟和廣泛的運用。造血干細胞移植作為目前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同胞兄弟姐妹間骨髓完全匹配的占1/4,無關人群中配型相符率約為1/100000。
(免責聲明:如轉(zhuǎn)載稿件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與巴渝傳媒網(wǎng)聯(lián)系刪除。)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