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路就是人生之路
2022-12-12 13:52:45來源:重慶日報編輯:雷舸責任編輯:
文學創(chuàng)作是個人化的,是孤獨的長路,大部分時間都是踽踽獨行,。作家的文學之路就是人生之路,,和現(xiàn)實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緣起。生活是作家的記憶之根,,文化之根,,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之根本。
現(xiàn)實生活當然不都是完美的,,但是,,從不完美中發(fā)現(xiàn)完美,便是愛這世界的方式,。這也是一個作家的責任,。
現(xiàn)在大家都在思考文學如何出圈,如何把文學推向社會,,推動文學的跨界傳播,,擴大文學傳播力和影響力,這是作家,、編輯,、文學期刊、出版社的一個重大課題,。而作品能跨界傳播需要一個作家踏踏實實地寫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好的文學作品不僅僅是跨出文學界,還要跨出國界,,走向世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強文化自信,就是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增強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這需要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也支撐著作家的自信,。有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才能增強傳播力,才能讓中國的文化在全世界綻放出美麗的光芒,。
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如何用文學的方式記錄時代,謳歌時代的進步,,跨出國界去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去展示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偉大成就,這是擺在我們作家面前的重大課題,。
“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我們每一個作家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作家就要聚精會神地、心無旁騖地去寫作,。
塞林格曾經(jīng)在晚年時提出“臨終三問”:一問“你寫時確實全神貫注了嗎?”二問“你是寫到嘔心瀝血了嗎?”三問“你寫下的是你作為一個讀者最想讀的東西嗎?”
中國作家要學習這種寫作精神,,鍥而不舍地去探索,去挖掘,。同時,,文學作品的寫作需要耐心,特別是小說創(chuàng)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帕慕克曾經(jīng)說:“小說家則是借耐力來打拼,基本上是靠著耐心,,慢慢地,,像螞蟻一般地前行。小說家令人印象深刻,,憑的不是那種瘋魔而浪漫的眼光,,而是他的耐心?!?/p>
中華文化重視自然,,也重視自然中的人。注重“天地人”和諧共生,,這是中華文化從古至今的底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美麗中國,,這些美好愿景正在實現(xiàn),。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應當與之相匹配。
特別是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是以小見大的,。茅盾先生曾經(jīng)說過,“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xiàn)比它本身廣闊而又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
面對綠水青山,,我們可以從一片葉子開始,,一葉顯樹,一樹見林,,一林能見山之黛色,,就能讓萬山紅遍,盡顯金山銀山,。
海明威認為,,“少年時恰當?shù)睦щy是寫作最好的老師?!蔽沂潜鴪F人的后代,,兵團人是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屯墾戍邊的。
《山前該有一棵樹》講述的是在花草蹤跡難覓,、雜石荒涼遍地的深山礦區(qū)中,,將一棵茂密而孤獨的胡楊樹移植到學校的故事。老師帶著孩子們去想象一棵樹,、尋找一棵樹,,挖樹、移樹,、栽樹,,去滋養(yǎng)這棵樹,因“樹”而發(fā)生的一切就是小說的基本內容,?!渡角霸撚幸豢脴洹愤@個“該”,從環(huán)境生發(fā),,又帶著明亮的期冀,,成為一種向死而生的“精神信仰”,,那種信仰就是胡楊精神。胡楊樹是一棵寄寓美好生活之望,,文化生命之喻,,人生成長之輪的“樹”。
當我動筆寫這一棵樹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我寫的不僅僅是樹,,原來也是人,,是兵團人。人和樹在荒漠中最終扎下了根,,成為屯墾戍邊,、維穩(wěn)護邊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讓我們來到夢開始的地方,,面向大漠胡楊,,面對雪山草地,輕輕一躍,,便是藍天白云,,萬水千山。
(本文系作者于11月19日在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座談會上的發(fā)言,,有刪減,。)
(免責聲明: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涪陵網(wǎng)聯(lián)系刪除,。)
網(wǎng)友評論
全部評論